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報導]Taiwan Bike, Bike Ghana計畫系列新聞報導(3篇)

捷安特助力 清大志工夢想「騎」進迦納


2010/07/09 16:06 記者房書勤/新竹報導

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捐贈102台二手自行車,將於7月29日隨著清大迦納國際志工團前往迦納,再造自行車功能第二次亮點。  暑假雖開始,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迦納團的同學捨棄假期的娛樂活動,利用出發前幾天的空檔,為即將啟程的海外志工服務做最後衝刺。此次將前往非洲迦納的十位國際志工,本週於二重疏洪道親水公園,將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提供的102台自行車裝上貨櫃,以海運方式運往迦納,準備在即將展開服務的一個多月期間中,除了進行既定的資訊教學課程外,更將大力推廣台灣品牌自行車的功能再造,以造福當地的居民。

清大中文系施于婷同學表示,根據往年於當地服務的經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迦納居民,皆是以步行的方式運送產品,這樣的運輸方式對人力、時間成本的消耗都是很高的,所以今年萌生引進自行車的構想,一方面協助當地居民提升運送農產品的效率,另一方面發揚台灣腳踏車王國的美名。

這樣的概念獲得各界的支持,透過聯電文教基金會的牽線,順利獲得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劉麗珠執行長的幫忙,取得102台自行車。這些原本在二重親水公園供人租借的觀光用自行車,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比例遭到汰換,但這些「年紀大了一點」的腳踏車其實都還能繼續使用,廢棄不用非常可惜。因此這樣的汰換方式,可說是一舉兩得。透過基金會的幫忙,迦納團員們也同時學習了基本的自行車維修技能,更換內胎及外胎皆可由團員自行完成。

施于婷說,今年的計畫中除了為當地引進腳踏車外,更配合一系列的活動推廣自行車。其中包括教導迦納居民腳踏車維修技術,讓往後自行車的使用年限更長久;並邀請當地學生進行定點的腳踏車比賽,加強自行車的普遍意識。最後,運到迦納的102台的腳踏車,其中贈與農民及學生各30台,讓他們縮短跋涉的時間,其餘的自行車,在與居民討論過後,可在當地設點,成立腳踏車租借站,進一步推廣自行車觀光。  清大迦納團將在7月29日出發,本次服務目標包括電腦教學,以縮短迦納當地的數位落差;「文化典藏」,以紀錄片的方式保存迦納的珍貴文化。現在加上捷安特的一臂之力,清大學子的志工夢,更在非洲的土地上順利的轉動著。

線上連結請點此

---------------------------


腳踏車報導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捷安特102輛二手自行車,7月29日將隨清華大學迦納國際志工團,前進迦納,提供迦納人使用,「一方面把台灣的自行車推到非洲,也讓二手車再發揮作用,」迦納團指導老師唐瑋說。
清大與迦納結緣,緣自在美國創立oneVillage基金會的台灣女子唐瑋,97年,第一批清大志工到迦納服務,募集電腦,教中、小學生使用;去年開始,也記錄迦納Denkyira王朝的文化與雨林保育,拍成紀錄片,並拜訪孤兒院。
今年仍將有10位國際志工前往,除延續志願工作,還募集自行車到當地推廣。
志工之一的清大中文系施于婷說,根據往年經驗,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迦納人,平日都步行送物,人力、時間成本相當高,如果引入自行車,除了協助居民提升農產品運送效率,也宣傳台灣腳踏車王國美名。
「透過聯電文教基金會牽線,終獲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首肯」,將原本放在竹東二重親水公園供人租借的自行車,轉送到非洲。
劉麗珠說,這些車每年有一定比例汰換,儘管「年紀大了些」,其實功能還很好。
「輪子轉動的瞬間,我們的夢已在非洲大地上奔馳。」施于婷說,「希望20出頭的生命中,做一件80歲想起來都會笑的事」。
●想聯繫迦納團,可透過e-mail:nthughana@gmail.com

謝謝青霖大哥的報導唷 :)
更正:活動地點為台北縣二重疏洪道親水公園
線上觀看網址連結請點此

------------------------------------------

清大志工前進迦納 鐵馬當伴手 捷安特贊助102輛中古腳踏車 志工學會維修技術 將在當地推廣自行車觀光


中國時報  2010-07-27 陳育賢/竹市報導

暑假是許多大學生打工、休閒的日子,但清大國際志工迦納團十位同學,卻捨棄假期的娛樂活動,將在本月廿九日啟程,前往數千公里外的非洲迦納散播愛,還將帶著特別的「伴手禮」─自行車,為迦納打造全國第一個自行車觀光旅遊點。

 清大志工迦納團今年規畫為期一個月的迦納資訊教學計畫,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獲知後,了解到迦納地區貧瘠的生活,連腳踏車都是奢侈品,因此特別贊助一○二輛自行車,當作志工團的「伴手禮」。

 清大中文系施于婷同學表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迦納居民,皆是以步行的方式運送產品,這樣的運輸方式對人力、時間成本的消耗都是很高的,所以今年萌生引進自行車的構想。

 這樣的概念透過聯電文教基金會的牽線,順利獲得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幫忙,而這些原本在新竹縣二重親水公園供人租借的觀光用自行車,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比例遭到汰換,但其實這些中古車都還能繼續使用,廢棄不用非常可惜,因此過海到迦納可說是一舉兩得。

 志工們並透過基金會的幫忙,學習了基本的自行車維修技能,更換內胎及外胎,讓中古車像全新一般。

 施于婷說,今年的計畫除了為當地引進腳踏車外,更配合一系列的活動推廣自行車,包括教導迦納居民腳踏車維修技術,並將在當地設點,成立腳踏車租借站,進一步推廣自行車觀光。

線上觀看網址連結請點此

[活動]聯電課輔小朋友來訪清大

七月十五號下午,太陽大的眼睛睜不開,瞇著眼睛揮手,我們向短暫停留的大朋友、小朋友們說再見。

聯電基金會的蕙萍姐一路支持清大的國際志工團,也熱心參與我們的活動,這次換我們有所回饋:迦納團和坦尚尼亞團一起擔任短短的企業志工,歡迎遠從南部來的課輔小朋友參訪清大。

這天,我們在大草坪等待,三輛遊覽車緩緩駛入,想到這數量龐大、年齡層廣佈的學童,其實有點害怕活動場面混亂。隨著小蘿蔔頭像下水餃撲通撲通跳下車,心中開始不斷演練要對他們說的話,從大草坪到成功畔,從周邊系館介紹到大禮堂的由來,小朋友汗涔涔,我們也大爆汗!!

  發現松鼠!!!     

于婷介紹成功湖的由來                     

             

介紹完畢,來到另一項重頭戲--寫明信片(鏘鏘)!!我們將自製明信片發給每位小朋友,每張明信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所以我講解大部分的故事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帶著一個故事回家,讓簡單的一張紙更有意義,也希望這群孩子記得清華大學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2010年夏天,將故事留下、帶著他們紅撲撲的笑臉和吱吱喳喳的雀躍,去豐富另一群遠在非洲的孩子的夏天。

             

從團服上看清華國際志工服務的地方/  小朋友將想說的話寫在明信片上     

 

  台南大學學務長致贈紀念品           

寫明信片告了一個段落,導覽活動也差不多結束了,忙碌的小朋友們還要趕場到下一個地方,從後來台南大學的伙伴寄來的心得回饋中,可以看的出那天他們過的很充實,也希望迦納團接下來的一個月也是!最後,謝謝坦團好捧由情義相挺,還有蕙萍姐讓我們有機會和小朋友分享。下方是小朋友們寫在明信片的話語,內容令人莞爾

  給清大學生_頁面_2

  上方內容:今天是一個愉快的星期五,在一間叫清華大學的學校學習到非洲人的辛苦,跟他們比起來,我們幸福多了。所以大家都要珍惜現在的一切。

  下方內容:非洲的小孩你好,我們今天在台南,過的很好,希望你們可以來,不要在非洲了。

 

------------

芛琁(Haru)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心情]前進的力量---軟Q與彈牙之間


台北的「愛在非洲」真的是迦納團的福星活動,因為除了遇見林口社大非洲鼓班的姐姐們,也讓我們認識將生活活的好豐富充實的楊老師。

第一次遇見,在攤位上,東西都賣完了,楊老師還是願意先買單,讓我們事後拿明信片和成果集給她,拿東西的那天,原本以為只是交個貨就走,沒想到到了楊老師的點心教室,她請我們坐下來吹冷氣、吃果凍(哈),她很認真我們講解目前團內運行的計畫,和我們一直煩惱的經費問題,當下,她直接打電話聯絡園區蕙竹社合唱團和人才協進會,幫我們安排見面時間,讓更多人一起來協助我們,同時,也一起分享。這幾次的碰面來得突然,也倉促,甚至可以說沒準備好就直接上陣,但是驚喜也來得快,短短的會面時間,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若要說人有種說來就來、不能強求的「運」或「氣」(Qui→請用台語發音,哈哈!)那大概就是從這次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開始,之後經費、物資贊助和各種加油打氣就像擠牙膏一樣,咕溜咕溜的一直冒出來,還是不得不感謝 ─ 積極為我們牽線的楊老師。

我曾經跟楊老師說,她像媽媽一樣,一直為我們著想、替我們打點人際,那時聽到,她笑得很開心。上禮拜,接到楊老師的電話,她說要幫我們辦個歡送會,順便教我們做些果凍點心,可以在迦納當地做來吃。昨天,一進到點心教室,先見到一為元氣十足、聲音洪亮的大姐,自我介紹後驚喜的發現她是十幾年前在清大服務的邱教官,她知道我們要來,特地留下來和這群清大學生說說話,在爽朗幽默的話語中,雖然陌生,但又帶著一份熟悉,謝謝她的加油打氣!

後來,楊老師先打了百香檸檬果汁,就開始一一介紹蒟蒻和果凍的作法,我們也就一一的試吃(後來很慶幸沒吃午餐,要不然這些招待一定吃不下!),這些製作過程都很簡單,而且都好適合夏天吃,低熱量、有飽足感,不怕到迦納去天天吃大量澱粉回來會變胖!哈哈~我們也開始動腦到IT school的下課時間,搞不好有空可以用食物進行文化交流!

聊天當中,發現楊老師是一個熱愛生命,也願意為別人、為自己活的多采多姿的人,我們問起她怎麼會學非洲鼓舞,原來是因為她在擔任說故事志工時,有一次講到非洲肯亞的故事,而她又是會為一個故事準備充分的熱心志工,準備過程越瞭解非洲文化,就越感興趣,於是,就栽進了充滿動感與生命力的鼓舞文化,也因為這樣,她才會到台北的「愛在非洲」逛逛,這樣因緣際會串呀串的,迦納團就和楊老師碰到面,進而擦出火花(羞),只能說這一切真的很奇妙,同時,也要感謝太多人啦!

離出發日子只剩兩個禮拜了,問題可能仍然不斷出現,挫折可能也一直會有,但是,我們可是肩負著很多人的祝福和期待呢!蒟蒻粉做出來的東西口感彈牙;而果凍粉則是軟軟嫩嫩的,在軟Q與彈牙之間,我們這群迦納團員也要堅持著屬於我們的彈性與韌度,繼續「迦」油!!!


----------------------------------------------------------------------------------------------------
迦納10  芛琁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Ghana Bike, Bike Ghana! 我們的《迦納練習曲》

2010年7月5日,二重親水公園,上午九點,天氣晴,是個高溫攝氏36度的大熱天,就在這一天,我們將享譽國際的台灣之光——捷安特自行車102台,裝上貨櫃準備以海運運到迦納!(圖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楊大哥和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迦納團指導老師Joy)
捷安特每年都會汰換一定比例的自行車,這些自行車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但有些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若是因此廢棄不用非常可惜。大太陽底下,協助我們順利將自行車裝櫃的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楊大哥說:「每年我們都會捐贈幾百台自行車到台灣山區部落,以及東南亞國家等偏遠地區,讓這些地區的居民也有使用自行車的機會。」 指導老師Joy常常告訴我們的「社會企業責任」,捷安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捷安特作為台灣揚名國際的自行車品牌,不是只有針對國內外「單車玩家」銷售高檔自行車而已,在賺取利潤之餘,不忘照顧偏遠地區經濟較弱勢的族群,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享受自行車帶來的休閒、娛樂和便利,更重要的,也能兼顧環保和生態,相較於汽車,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更能拉近人和自然環境的距離!也是我們此次到迦納推廣自行車的重要理念!
在貨櫃車還沒來之前,經驗豐富的楊大哥教我們先將自行車的龍頭轉成和輪胎平行,以便節省裝櫃的空間。我們也到各大賣場去撿紙箱,預備鋪在自行車上面,一層一層疊上去。 下午三點多,貨櫃車終於來了!在楊先生的帶領下,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朋友們協助我們順利將102台的自行車搬上貨櫃,此次捐贈的款式從小孩到大人都有,希望自行車在迦納能成為大小朋友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
捷安特也提供了許多輪胎,以備不時之需,數量不夠的話則需在當地購買。還有許多籃子讓迦納的婆婆阿姨們在運送貨物到市場販賣的時候更為方便!
最後,在貨櫃門上貼了一張紙條給OVF的Nii,就完成了此次的裝櫃囉! Joy:「See you in Ghana~~~」(曬了一天,Joy的臉頰紅撲撲的好可愛!)懷抱著期待的心情,GIANT,我們將在迦納再次相見!
  Terry的鼻子上有一條很明顯被太陽曬紅的痕跡,看來今天的太陽還是太毒辣了。今天台灣高溫有攝氏36度,Joy說靠海的迦納溫度只有26度!當下我們好想立刻直奔迦納!但我們的飛機在7/29才會載我們去,沒辦法,只好先來啃西瓜消暑囉!今天一直搶鏡的阿根廷隊Messi說:「吃西瓜要雙腳與肩同寬,蹲在地上吃才有味道!」(還要戴上髮箍才能消暑喔!)
最後我們也和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大哥學習基本的自行車維修,最基本的換內胎和外胎,並且用影像紀錄下來。(我們也有向清大科儀中心學習腳踏車的基本維修喔!一趟國際志工之行,要學習的技能還真不少啊!)非常感謝楊大哥的協助,和我們在大太陽底下曬了一天,也著實佩服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推廣自行車的理念,我們也因此有了這個機會也將自行車推廣到遠在非洲的迦納!
在此特別感謝聯電的何小姐、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小姐、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的朋友,學校的支持,以及所有提供協助、關心我們的人,讓我們Ghana Bike計畫有機會實現!
很喜歡貨櫃上的彩色圖樣,簡單幾筆就勾勒出騎乘單車的「青春與活力」。讓我想起了台灣海岸公路電影《練習曲》,還記得這部片為我帶來的感動——「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人生能有幾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呢? 「希望在20出頭的生命裡,做到一件80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電影裡,明相這麼說,而我們這群20出頭的台灣囡仔,也正在進行我們的《迦納練習曲》! 「輪子轉動的瞬間,我們的夢想在非洲大地上奔馳,好遠好遠......」 by 迦納10  于婷(Claire)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2010年最新物資需求清單


以上是我們團隊的物資需求,大部分的物資現在皆有科技公司願意提供‧

目前對我們活動專案來說是必要且缺乏的物資為隨身碟、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以及錄音筆‧隨身碟是用來推廣自由軟體,因大部分自由軟體作業系統都可以存到隨身碟中,且可以利用隨身碟來開機以及執行各種程式;外接硬碟與光碟機則是用在擴充當地數位學習中心設備之用‧

選用EeeBox以及EeePC來擴充當地數位學習中心硬體設備是因為這兩種電腦的消耗功率低,雖然功能不多但是對於當地人在使用上已經足夠,且不會有讓當地小孩沉迷於遊戲的問題‧另外就是EeeBox跟當地數位學習中心使用的系統有相容性‧

如果手邊有多的資源,十分希望您能支持我們,期待您的來信或來電,聯絡方式請參照部落格右方,謝謝。
 
分享出去的愛,必在世間流轉著。」 「若您認同我們的計畫,請用行動支持我們」  
 
【節稅帳戶】
台灣銀行新竹分行(代號004) 015036070041
戶名:國立清華大學401專戶
備註欄請註明:清華大學國際志工迦納團
匯款後,請務必提供您的郵寄地址及姓名俾利我們寄送收據給您,謝謝!
電話:(03)5162073
E-mail:ylwu@mx.nthu.eu.tw
注意:此帳戶不適用於ATM轉帳、網路銀行。
【迦納團帳戶】
清華大學郵局(代號700)00610210579304
戶名:國立清華大學國際志工非洲迦納團林怡秀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注意:此帳戶可用於ATM轉帳、網路銀行。
若需要節稅收據,請來信告知(nthughana@gmail.com),謝謝您。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心情]前進的力量

前陣子上王一朗老師的課時,他說:「要感謝願意支持你們的人,更要感謝拒絕你們的人,他們讓你更堅定。」我們籌備的幾個月中,真的就是有理都不理,掉頭就走的路人;但也有主動前來關心,進一步提供支持鼓勵的陌生人,這些陌生人,願意傾聽、真切的祝福我們,這些都是前進的力量。
當我們全心全意想要做一件事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這是真的。這些不期而遇、不在預料當中的意外,顯得特別的美麗,其中一個動人的際遇,從五月底的非洲週園遊會開始說起。

五月三十號,是非洲週第二天擺攤,兩天都下著雨,第二天雨下得更大,眼見行人越來越少,我們的商品也所剩無幾,將近尾聲,溼答答的空氣顯得有些意興闌珊。三三兩兩的人靠近又離開,卻有一位小姐駐足許久,一樣,我們向她簡介迦納團,也說明擺攤的用意,黃小姐主動提到林口社區大學的非洲鼓班,六月底時會有成果展,邀請我們過去擺攤,我遞了一張名片,但沒有刻意記得這件事。

過了幾天,黃小姐打來,再次確認在林口的園遊會擺攤機會,她也提到非洲鼓班的同學們願意捐出當天所有收入,讓他們的成果展更顯意義,這個驚喜帶著很多很多感動,我們都還沒見到面,卻已經感受到滿滿支持的熱情。

隔了好一陣子,天昏地暗的期末考也終於結束,園遊會咻一下就到了。一早,太陽大的不像話,我們全身上下塗滿防曬,都已經準備好在戶外接受一下午的艷陽挑戰,剛到攤位,看到的都是記熟悉又陌生的臉孔,因為我們都沒見過面,但姐姐們都知道我們是誰,也很熱心招呼我們擺攤,這份親切,很快拉近距離。沒想到就在開幕沒多久,烏雲密佈,馬上下起大雨,我都還聞得到一陣一陣的防曬乳味...這場大雨不減姐姐們行動力,他們帶著三四個為我們手工製作的募款箱衝去別的攤位,動作之迅速,讓我們十分汗顏。

雨持續下大,人潮也消失好久,但是攤位上的募款箱看起來成果不錯,裡面的戰績幾乎是姐姐們自己掏腰包,或是身邊朋友的支持,每一次有人想要假裝若無其事迅速把錢塞進箱子,我的心就揪一下,我們何其有幸,遇見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多盡一點心力,而這些大天使選擇用精神、用行動全力支持大學生,讓我們更接近、更接近夢想的同時,看見無私奉獻的難能可貴,我們要感恩,也要學習。

紅龜老師也在攤位上,像個大孩子隨性的打鼓,鼓聲和雨聲交錯,他還不時開玩笑的問我們:「現在可以飛到哪啦?」最後,當我們笑著道別時,筱雯姐一再提醒我們回來時找時間和他們一起分享成果,帶著他們的打氣,就算淋點雨,好像都還暖暖的。

感謝這一切,成為我們的力量。

迦納團的好捧由:紅龜鼓友社
林口社大成果發表會園遊會擺攤照片請點此

-------------
by 迦納團 芛琁(Haru)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成果]2009年關懷非洲孤兒


地點:Winneba,Ghana(Village of Hope)
Jukwa,Ghana(STOUGHTON HORIZON CHILDREN’S HOME)
介紹:
大部分的人對非洲的印象就是孤兒,這議題像是蒙著神祕的面紗,而2009年的團員拜訪了兩家孤兒院,一家頗具規模,另一家資源顯得較匱乏,無論資源如何,他們都是一群需要陪伴的孩子。去了一趟,像是上了一堂震撼教育,拜訪完Village of Hope,團員在當天的日記寫下...Ghana Diary 0806


另外,團員在STOUGHTON HORIZON CHILDREN’S HOME拍攝紀錄片,還有以下的簡單介紹:
STOUGHTON HORIZON CHILDREN’S HOME於2008年2月由同為孤兒出身的Madam Agnes Ampong在Jukwa創辦,今年(2009)為孤兒院成立第二年,目前院內有12名院童,8位男生,4位女生;其中二名為國高中以上。院內國小以下學童皆在Jukwa鎮內的小學就讀,高中以上則在鄰近的Cape Coast等地就讀,平日住校,週末時會回到院內幫忙照顧年幼弟妹。
院內開銷主要以Agnes的三份工作為經濟來源:Agnes週末會來往鄰近的Jukwa國家雨林擔任解說員的工作;平時也會到市場批發雜貨賺取小額差價,或在鄰近農地種植蕃茄、garden egg 等作物零售,目前經濟狀況仍算拮据。

紀錄片:Documentary of Horizon orphanage, Ghana


也許太具衝擊性了,去年團員的心得裡,大部分都提到孤兒院的部份,想看這樣的經驗,如何在他們心中留下烙印,請前往文章分類中2009年10月的"團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