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新聞】清大志工團 偏遠國家散播愛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清大學生志工遠赴迦納,教導當地人如何組裝電腦硬體設備。 圖/清大提供

清華大學學生組成6個國際志工團,他們不畏艱辛、遙遠,教尼泊爾婦女做衛生棉,幫印尼保存數位文化,監督坦尚尼亞孩子吃瘧疾藥,還把百輛自行車運到迦納去,「有體驗才知珍惜,有付出才知快樂」

清大學生連4年組國際志工團,遠赴偏遠國家,付出熱情、科技知識和台灣的愛,今年利用暑假前往尼泊爾、坦尚尼亞、迦納、印尼、大陸雲南及四川都江堰等地,各服務3到7周,學生都經數月培訓,抱持滿滿熱情前往。

印尼志工團到亞齊等城市,幫當地高中老師、高中生及大學生上「IT資訊教學」,教他們保護珍貴的熱帶雨林,廢棄物要妥適管理,建立保育知識,並將熱帶雨林咖啡的觀光資源網際化,讓全世界都不會忽略這個豐富的寶庫。

尼泊爾志工團主要協助當地居民接受台灣醫師義診,到村莊傳授衛生保健基本知識,發現當地婦女於經期時不知道使用衛生棉,還幫她們上「布衛生棉製作課程」,讓婦女們從注重個人衛生開始,再教導女兒和其他女性。

迦納團教導當地學生使用電腦軟體,幫忙孤兒院和村落做紀錄片,並數位化,希望喚起各界的注意。當地人都以步行進行農業生產,運輸費時費力又緩慢,清大學生與捷安特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合作,運送100輛二手腳踏車至當地,在當地建立自行車租借站,部分營收捐贈至當地的孤兒院。

尼泊爾團的郭騰說,他感受到「服務」的真義,是一件很精準的事情,所有過程都是經過規劃,透過團隊合作才能完成,而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坦尚尼亞團的張瀚勻說,唯有透過確實的體驗,才可以了解並珍惜台灣的學習環境。

----

原文來自聯合報教育版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329&f_ART_ID=2789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