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080801- 第三階段

如果你問我對於此行的期待,我會用一貫的答案回答:「沒有很多」。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我會跟你說一個故事,一個也許你早就體認到的道理。  

剛到部落當課輔老師的時候,部落裡的人很熱情的招待我,那時候覺得大家人都很好、很客氣,於是漸漸喜歡上這個地方;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流言蜚語聽了不少,不時還會聽到誰誰誰為了爭地把人家的院子埋了,誰誰誰為了搶民宿客人而傷了和氣,那時候母親問起我過得好不好,說到山仍是一派迷人,說到人便開始搖頭;直到住了快一年之後,發現一下山就得溼疹,一提到別人談論尖石鄉耳朵便豎了起來,已經把部落當成第二個家,即使下山去念書心仍懸在山裡。  

那次在國際志工培訓營聽到坦尚尼亞團的龍神父說的一席話,真是說到我心坎裡了。他說當你到一個新環境時,有三個階段的體認:剛開始的時候,你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覺得有趣,也覺得每個人都很好;漸漸發現不能接納的地方,開始跟當地人有磨擦,並且暗中發誓再也不要回來這裡;如果還待得下去的話,最後你會發現:其實人都一樣,只要是人就會有紛爭,爭名爭利爭雞毛蒜皮。想起在部落待了快半年的時候,看到Discovery一系列的節目「化外之民」,一位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的軍人,深入蠻荒之地介紹部落文化,結局不外是雖然部落不似文明國家如此先進,但居民們熱情親切的招待,讓人溫暖至極、感動不已,每次看到結局都覺得好矯情,懷疑他只待了一個禮拜,會不會所看到的只是表面,當然,也可能是配合節目效果而做出這樣的結論(總不能採訪人家又說人家爛吧)。  

總之,因為此行只待五個禮拜(如果可以,我會想待半年以上),所以我希望能把狀態直接調整到第三階段,不希望第二階段太難熬而放棄更深入認識一個國家/地方的機會,因此我不抱太多期待,以免招來太多失望。  目前對於迦納的印象是跟二十年前的台灣很像:滿地的垃圾、飲用水是地下水、某些地區的人民依舊居住土塊厝……。我們住的地方算是高級住宅,環境非常好,三餐有人打理,晚上走路回家有人陪(現在沒有了),有的時候房東太太還會把男生們的髒衣服搶去洗(可能看不下去他們的洗衣方式吧),在這裡,我們像極是溫室的花朵被全然地保護,OVF請了Shine來安排我們的行程,但卻像是我們的褓姆陪在我們身邊,擔心我們在路上隨便買東西吃拉肚子、擔心我們晚上自己走回家被搶、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除了感激,其實有點哭笑不得。  

今天的行程分成兩組進行,一組留在Open Digital Center對OVF的職員進行採訪,另一組則前往另一所私立學校參訪(Saint Pauls Meihodist School))。  

帶我們到學校的是Jacob和Hakeem,Hakeem的兄弟就是這所學校的主任,首先我們訪問了一位英文老師,她說她教書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孩子沒有準時繳交作業,這裡的孩子上課非常認真,回答問題或發問都很積極,學生及家長對老師十分尊重,跟早期尊師重道的台灣教育十分相似。如果今天訪問的是一個台灣的老師,我想他遇到的「最大問題」將不會只是「沒交作業」這麼簡單,隨著科技發展,資訊爆炸時代來臨,迫使孩子們更加早熟,若無師長加以陪伴、管教,很容易讓孩子的學習停滯或求學態度偏差,而老師們也面臨日漸棘手的問題。台灣的老師所面臨的壓力多來自於家長(成績、升學)及社會(教學方式),而當地的老師的壓力多來自於學生,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想真的要在當地待上一陣子,才能體會老師所說的問題和知曉問題的癥結點吧!  

迦納的教育體系與台灣的不同,先要念九年的Primary school,畢業之後可以選擇就讀三年制的Senior high school或Secondary school,前者畢業可繼續就讀四年制的University或Collage,後者畢業後可繼續就讀三年制的Polytechnic school。Primary school一學年有三個學期,三學期共九個月,新學年從九月開始,教學科目包括:數學、科學、社會、美術、音樂、體育、英語、法語及當地語言。現在是七月底,Primary school的孩子們下禮拜期末考完就放假了,看他們一下課就從教室蜂湧而出,我想應該是沒什麼課業壓力吧!這所私立學校升大學的比例是30%,在迦納來說,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的師資優良許多,因此可以想見在迦納,念大學的人並不多。
  

學校安排了十位國中學生(平圴年齡14歲)讓我們進行採訪,與其說是採訪,倒像是交流,我們問問題,也被問了一堆問題。問孩子們未來想當什麼,有律師、生物學家、外科醫生、足球員、工程師、農夫等等,而且幾乎是搶著回答,結果他們也反問我們以後想當什麼,因為這個「以後」實在離我太近,我反而答不出來。小時候人家問以後想當什麼,都可以很輕鬆的回答,因為年紀小,以為離實踐的那天還很遠,現在這個年紀,發現出社會的那天就在眼前,卻回答不出個所以然,只能心虛地傻笑應對,真是汗顏。後來還問孩子們可以為自己的國家做什麼,孩子們紛紛說出他們的理想抱負,結果反問我們的時候,只有姊姊回答,而我則是又當機在一旁,因為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再度汗顏。孩子們問我們的國旗有什麼涵義,解釋了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結果Jacob要我們問他們迦納國旗代表什麼涵義,只見一個小妹妹從容不迫地說出:「紅色是獨立先烈的鮮血;黃色代表迦納盛產的黃金;綠色是蓊鬱的雨林;黑色的五芒星則引領著國家走向康莊大道」。雖然我們早在出發前上網查過國旗的樣式和代表的涵義,但聽到十四歲的小朋友以流利的英文親口說出,還是很震撼,三度汗顏。  

雖然早就聽Joy說過,迦納因為是西非殖民國家中最早獨立的,因此人民擁有崇高的自尊,但今日一見,才感受到那種強烈的民族意識。  

Are you proud of your country?  
Do you like to live in your country?  
Both of my answers are yes. Yes, I do.

【Zo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