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2009團員行迦納之心得 - 外語系 孫立庭

We Ghana Make a Move


「28天內我們走遍Winneba拜訪各政府機關;深入鄉村拍攝文化保存紀錄片,並協助改善當地農村問題;我們探訪孤兒院,將跨國界的溫暖傳達給需要關懷的院童;我們在孤兒院設立reading corner,並教導年長的孩子分類書籍、借還書流程;我們在舉辦了兩個禮拜的IT School,教導社區的中學生與老師電腦與網路,還分享台灣文化;我們學了非洲鼓與非洲舞;我們參加國際會議,訪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發明家……」


若你問我「在迦納做了什麼?」,我會那樣告訴你;但若你想了解我的感受,我會說:
「當心靈受到衝擊,我無法用支字片語表達那種需親身體驗的震撼。」

我還記得當我們走在Winneba 漁村時看到那緊鄰海濱的垃圾山—雞群、羊群、豬群,甚至是人們,在烏鴉漫天飛舞的天空下彎腰撿拾任何他們所需的食物或者物品;那衝擊讓我初次目睹迦納的貧富差距鴻溝。在 Jukwa 的「Horizon Children’s Home」,我看到一張張沒有笑容的童稚臉龐、小女孩喝著稀稀的白色澱粉水當午餐、孩子們為了食物爭先恐後;然而孤兒院旁的鄰戶,竟停了輛白色賓士房車。路上的小男孩跟我要食物吃、婦女跟我要錢買食物吃、小女孩跟我要一顆新的足球踢;面對這些求討,第一次我錯愕地搖頭不語,但接下來幾次我都會抓著機會說︰

“You have to work hard, study hard, and to earn it by yourself. But you don’t
ask from others. Don’t you think it’s more meaningful and precious to do so?”

只離繁華首都 Accra一小時車程的Winneba 就有那麼多人民活在飢餓與貧窮中,那全迦納又有多少沒有笑容的孩子在「活著」的邊緣掙扎?然而,百分之八十的進口糧食與生活用品讓當地人民求溫飽的願望更加渺小。從吃的雀巢,到電信業的英國 Vodafone,大型跨國企業在當地無不各展身手競爭市場。當社會貧富鴻溝越劃越深、缺乏基本的公共建設與完善的政府體制,我們又要如何幫助這塊土地?ICT?教育?政治?國際人道救援?


當見識到世界廣大、事情無助、自己的渺小後,還有決心去相信自己,並努力地執行目標,那就是「勇氣」。我在oneVillage Foundation的成立宗旨上看到這宏大的目標和勇氣。ICT是否真能帶領迦納、甚至是非洲,脫離過去的歷史和現今跨國企業的夾迫?這是一條需要更多人力、關注,還有時間的漫漫長路。


這28天裡,我看到這塊土地的美麗與憂愁、旺盛的生命力、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熱情、悠閒的風土民情……。雖然有很多問題目前無解,但這塊歷史悠久的Mama Africa卻仍散發出無盡的熱力。


而我,就像眾多恆星般,圍繞著散發熱力的太陽;在汲取太陽的能量後,我只能期許我能將每份熱力化為力量與生命力,展現這趟旅程給我的啟發與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