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2009團員行迦納之心得 - 工工系 薛覲

Watch and Learn


果問我當志工的心得,我會說「志工」這兩個字太沉重,「學到的永遠比付出的多」,是在這段期間最常聽到的話,也是我最深的感受。

感受比較深的,應該是那一天吧。

那一天,在西非迦納萬里無雲的天空下,十個遠渡而來台灣人,談論著腳下的非洲。還記得,我指著非洲地圖問老師,「老師怎麼會想來這裡作網路推廣?」於是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他的世界,他的視野,還有他對這邊的期許。

那天的畫面,我現在還記得。被老師感動,也被迦納的呼呼的風聲感動。

從那天起,我把黑暗的非洲也畫進了我的世界地圖,不過這次是明亮的,我也更明白歐洲和非洲的殖民關係,親眼目睹看到國外的公司如何打壓迦納,也為當地感到相當不值。除此之外,我看到了以前都沒有看到的東西,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再理所當然,也更能從台灣以外的角度去思考,去省思。

乘著老師的理想,我們設計了兩個禮拜的IT課程,在當地教當地小朋友和老師IT知識,從作業系統簡介,自由軟體SLAX推廣,到網路應用。有些小朋友總是笑得很傻,從一開始連滑鼠是什麼都不知道,到最後可以遨遊於網路之中,在閉幕式的簡報中,放映自己努力了好幾天的影片,這些從無到有的進步,對我來說都是莫大鼓勵和感動。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辛苦的拍攝很多紀錄片,記錄著我們來非洲的一點一滴,也記錄了當地快要消失的文化和寶物,和他們自己的故事。在這之中,我認識了當地兩個農夫,Mus and Stephen,他們很熱情的招待我們,到最後還來送機,讓我感受到他們熱情和真誠的心。
我負責的部分考察Jwuka當地的農村,所以跟他們的交集就比較多,不知怎的,好喜愛他們身上的氣息,那是一種跟土地一起生活的味道,不自覺的就被感染了他們豐厚的生命力。Stephen還是個多產藝術家,創作作品全部是由他自己構思自己完成的。我問他,一幅畫要畫多久,「我不會急著畫完,我會先去做別的事情,再回來完成,因為說不定回有更好的靈感來幫助我完成」言談之中,透露著與跟大自然做伴的生活哲學。

在這趟旅程中,也認識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好夥伴。躺在地上唱歌是我美好的回憶,我的位置總是沒有人跟我搶。音準不準,志工的意義,大家的理想,傲慢還有偏見,都在WoDiv屋簷下被聆聽著。小Kaufi和小小Kaufi的身影和腳步,也清楚的留在外面的草坪,孤兒院Agnes爽朗的笑聲,想起來都會會心一笑,Richardson平時的安靜和跳舞時的熱情奔放,也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他竟是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孿生兄弟,最可惜的可能就是沒有同一個時辰了。

很想要這些故事被知道,這些感動被分享,我願意變成大家的眼睛,說了很多次也不會累的大嘴,像鍋牛一樣的耳朵,不停的述說我在那邊看到的事情,聽到的鼓聲,經歷的故事。

最後,經過了這些種種,你問我當志工的心得是什麼,

「學到的永遠比付出的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