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心得]劉家慧(Terry) 中文系一年級

8月31號到達台灣,隊員說他們“回來了”,我則是再次“光臨”台灣:我的家在香港,留學清華,到非洲從事志工服務。


踏出機艙那刻一時反應不過來,見到爭前湧後的台灣人,反倒覺得不習慣。在迦納的一個月里,不分彼此,我們相處融合愉快,如今想到一別是一年,又感相見機會渺茫,思念藕斷絲連,很不是滋味。但想到我們有幸跨越太平洋相遇,足可見緣分不淺,而透過互聯網,我們可彼此聯繫,不致往來斷絕,心始舒暢:深切體會普及IT的重要。

作為一個初來報到的大一新生、一個外來華僑,對台灣文化認知尚淺,深覺香港台灣雖是隔海之遙,卻兩地人的想法思維存有天淵之別,著實難以適應;加上沒有社團經驗,籌募以及舉辦活動等事情讓我倍覺苦惱,不知從何開始。不懂則問、事事問,成為我上半年的生活寫照,每天幾乎沉溺在書信電話世界不能自拔。回想,若非09屆學長者指導相助,事情不單不能如期進展,甚至更無法完成,對他們感激的心一直猶存心中。

 注射疫苗、訂機票、辦理海運,以及各專案協調工作,行程事事緊扣,兼顧學業的時間少了,“學會如何安排時間”成為年度必修課。我們都知道,這一門課若被當,大學生涯可真不妙了。各種壓力瘋狂鞭策,面迎的挑戰一波接一波:一來面對清大新鮮人的未知衝擊;二要加速理解台灣企業狀況、尋求贊助途徑;三是致力改善“港式國語”、學會尊重及接受彼此不同的做事方式。在進行「學會如何安排時間」的同時,另一門課也得兼修——“自我突破管理”。時至六月,清大生活才漸適應,7月末,我們來到非洲、迦納,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

「實在太像了,家鄉!」

暗泛泥濘的海浪、略带腥湿的海風、戰痕滄桑的漁船、簡陋樸素的海上人家……還記得,我們靠著窗,他說「這裡是我的家,也是你的家」,望著他,我許久說不出話,心里卷起了風暴的浪。中國廣東一個小魚港,那裡有我十年的童年;我眼中的迦納,就是童年時代的中國大陸。任何適應上的問題都不曾在我身上發生,每天把食物全盤清空,每晚睡得很香很甜,就像在家。從台灣到迦納,感覺是“回來了”,非“來到了”,家鄉的過去,就是今天的迦納:人民過著電源不穩、蠟燭營燈的日子;處處可見磚頭沙堆、蓋建中的樓房;凸凹不平的路、雨後變成大小不一的池塘…… 一切似曾相識,每一寸草木觸動著回憶,我的心在飛揚,生命在輪回:回來了,我的童年,我的家鄉。

9月15號,Giant 102台腳踏車到達迦納,專案正式開始,我的使命才正式開始,一切都只是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