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先與第三世界國家—非洲迦納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學生團體,2010年,十名台灣囡仔將重返迦納,拓展服務內容,除了在數位科技、人文紀錄、回饋社區上作出貢獻,也將推動節能減碳環保概念,讓我們的手牽在一起,讓世界是平的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Ghana Diary 0817 Jukwa

從今天起一連4天在Jukwa拍紀錄片,Jukwa距Winneba約1個半小時車程,離Cape Coast約20分鐘,棕櫚油是當地的經濟命脈。我們要在4天拍3支紀錄片,一支專訪Kingdom of Denkyira的國王;一支探討農村問題;一支拍攝我們為孤兒院架設圖書館的過程。

國王的家是兩層洋房建築,當地人稱做「Chief Palace」我們住在二樓,國王和家人住在一樓。所謂Palace並不金碧輝煌,裡頭裝潢典雅,客廳放了幾張裱框舊照片,家具都有點年紀。

今天剛好遇到一位新任酋長的冊封典禮,Joy是這裡的Queen Mother,也盛裝打扮參加。

新任Chief搭著六人大轎,沿著大路巡過一圈,人們穿著代表喜慶的白袍,包著白色頭巾,轎子每走一段就會停下來一會,一群白衣婦女上前揮舞手上的白色布巾。原來傳統服飾厚重,還得包上好幾層,揮舞布巾的用意是幫忙搧風散熱。


遊行結束,Chief回家整裝,準備晉見King。Chief家已漆上繽紛的彩色壁畫。


群眾最後集結廣場,幾位人民排隊呈上貢品,送上貢品前還要展示一番,很像選美走秀。


歌舞表演後,一群人移到Chief Palace,參加新任Chief的冊封典禮,不大的庭院裡擠了滿滿的人,大家爭著搶好位子。




Richardson和他的Unity Drum鼓隊受邀到Jukwa表演。


Odeefuo Boa Amponsem III不僅是地方的Chief,還是Paramount Chief,是所有Chief的大頭,地位非常崇高。新Chief就任前要先跟他打過招呼。冊封典禮屬於嚴肅場合,此時國王、Chief和所有高階官員都換上黑衣,以示尊重。

King與Queen,但這裡的Queen不是King的配偶,而是King從王室成員中選出來的副手,與國王有血緣關係。

十餘名Queen Mother坐在King的左方,她們來自不同聚落,有的是王室成員,有的對地方做出貢獻,受國王讚賞,冊封為Queen Mother,不一定要和King有血緣關係。Queen Mother 去世後,職位由女兒繼承。Joy為Jukwa貢獻不少心力,希望農民團結一致,共同解決問題,提升產業素質,去年被冊封為Queen Mother。


Queen Mother依逆時針方向和King、Queen握手致意,迦納的右撇子文化認為右尊左卑,所以拜會順序為從右到左。

新任Chief換裝後抵達,Chief或許是礙於身分,不宜在公共場合流露太多情緒,雖然是自己的大日子,卻表情嚴肅,沒有絲毫興奮之情。
DSC04936.JPG

歌隊在King和Chief前演唱歌曲,該歌曲原是軍歌,現為歌頌勇氣,希望Chief鞏固疆土。

Chief脫下外袍,拿著Official sword,雙腳半套進夾腳拖鞋,走到King前方,將sword輕碰King的雙腳宣誓。

King隨後也派出傳令官回拜。

儀式結束後,就是一連串的表演。


Chief演說對未來的期許,並露出難得笑容。

以歡樂的舞蹈做結,我們也被拉下場一起跳。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Ghana Diary 0812 - Documentary of Drum-Making

8/12

今天我們的紀錄重點是Kobby製作鼓皮的部分,還有跟Kobby訂做我們想要買的鼓。今天早上天氣很涼爽,不同於前兩天的大熱天,讓人感覺好舒服。在拍攝之前,Joy,Richardson,Cocoa,Kobby他們一起打鼓,真的好好聽…………

他們的手相當靈活,節奏感也相當的好,透過打鼓他們彼此有了心的交流,整個畫面跟感覺真的好棒。

Kobby今天先為我們介紹有關Djembe的歷史,並示範拉鼓皮。Djembe 其實不是在迦納發源的,是由塞內加爾附近傳過來迦納的。我們將整個製作流程都拍攝下來,希望能將Djembe的文化保存下來。這幾天跟Kobby還有Cocoa以及鼓村的人相處得很愉快,也很開心,我們彼此之間已經建立了友情,而今天我們必須在中午以前就離開鼓村,回到WODIV準備下午的Interview,當時間越來越逼近離開時,我們心中都很捨不得。

回到WODiV之後,我們要開始準備下午的Interview,這個部分是有關這次我們要做的有關OVF的紀錄片。下午預計採訪Joy還有Kafui,明天下午則會去採訪OVFclients.

接下來我們要趕緊追上進度,將文化保存的紀錄片,還有OVF的紀錄片做整理並剪輯。我們要加油!!!!雖然事情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但是我們真的很希望能做出很好的紀錄片,能對當地人有所幫助,而且將我們拍攝的紀錄片給他們看,對目前的我們來說,這或許是我們的力量所能做到的,希望我們能如期的完成預期的紀錄片。

期待我們的紀錄片完成……

Ghana Diary 0811 - Documentary of Drum-Making

8/11()

今天我們起了個大早,但是天氣不佳,在我們吃早餐時開始下了毛毛雨Kobby與運將一起到hotel來跟我們會和。Kobby今天的穿著打扮很酷,帥呆了!穿著一件黑色T-shirt加牛仔褲,看起來年輕了很多歲。從Hotel到達雨林車程需要一個小時半,吹著風我們不小心都在車子裡睡著了。當我們醒來時,路邊的景觀變得越來越像森林,左右兩旁都是樹木,其實有點像台灣東部的風景。沒有多久我們來到一個小村落,這裡的房子都是用像茅草的材料所建成,形狀都小小的,一間間形成的小聚落。

當我們的車子駛進這個村落時,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膚色很明顯與他們不同吧!Kobby帶領我們走進雨林,有一種在探險的感覺,真的蠻刺激的。一邊走Kobby跟Goka一邊跟我們介紹在雨林生長的樹種,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很多可可樹,一顆一顆豐碩的果實結在樹上,還沒有熟的可可果實外表是綠色的,若成熟的話是呈現黃色。當我們走進雨林不久,雨越下越大,原本已經是溼的泥土現在變的更凝濘不堪了。注意力需要十分的專心,因為一不小心就很可能會摔一個大跤。

Kobby告訴我們這座山叫做Asaaseahom,製作Djembe所需要使用的木材也必須在這座山上才有。雨越下越大,全身濕透了,是雨水還是汗水都已經分不清楚了。在泥濘的土地上,還有很多的黑螞蟻,體形很大隻,Kobby跟我們大家講說,不要停在一個定點太久,不然黑螞蟻就會爬到腳上,如果被咬到會很痛還可能會紅腫。爬了大概40分鐘左右,我們以為已經快要到了,但是Goka跟我們說現在才到三分之一。

~咬著牙一步一步的往上爬,這時候大概爬到三分之二,我們在這裡停了一會,因為Kobby說要介紹一位朋友給我們認識。他今年50歲,看起來生活狀況並不是過的很好,他利用一些鐵片、茅草搭起一個很小很簡單的小棚子,但若是遇大下大雨,這個小棚子應該不能遮雨,當我們提到我們能為他做點什麼時,他跟我們說他希望我們能給他一些醫療用品,因為他們的醫療用品很缺乏但卻很迫切需要。

他是在這個村莊出生的,他說本來村莊有一個小聚落,不只是像他現在這樣只有他一個人住在這裡。平時他在這邊種可可樹維生,且提到做Djembe的樹種(twenebouh )已經越變越少,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這裡砍樹。因為這裡的路很難行走所以他的老婆跟三個小孩都不能跟他一起到山上,通常他上山就會在這裡住上3~4天他提到現在這個樹林也越來越小了在他的印象中以前樹林的規模不只這樣大小。

他跟Kobby之間的淵源是因為是他跟Kobby講說這裡有樹木的,所以他們才彼此有了認識。他跟我們說了一個傳說,我們覺得還蠻有趣的,從前有一個女人到這個山上來,結果在這裡看到雞跟羊,但是這裡根本沒人住且生態也不適合雞跟羊的生長,所以就有人傳說那是黃金所變的雞跟羊。一開始聽了之後我們也不太相信,純粹覺得很有趣。但後來我們在下山的路程中,意外的發現泥濘的土地裡有夾雜著類似像黃金的小碎片,它附著在一些小石頭的表皮上面,一閃一閃的很漂亮,但是很薄,有點像我們吃過的起酥餅乾的內層,輕輕一拿就很容易一片一片掉下來,大家都覺得還蠻稀奇的,不過在大家鑽研之後,覺得那也可能是一些礦物質所形成的結晶。

到達目的地看到的風景真的很漂亮,Kobby跟我們說我們是第一個外國人到這裡來,我們感到很開心也很興奮。JoyDV錄了我們每個人的感言,那一刻真的很感動,因為有這個機會認識了Kobby,並了解到現在樹木與雨林的生長狀況,而且很感謝Kobby還有他另外兩位夥伴的協助,我們才能順利平安的上山。下山的困難度更是提高,因為地上都是爛泥巴,我們的鞋子還有褲子已經充滿泥巴,但我們很開心也很珍惜今天的這一趟旅程,大家同心協力手拉著手,彼此互相幫忙,順利的下山。下山時也很感謝NiiRichardson的幫忙,不然我們可能會摔得唏哩嘩啦。

真的很謝謝Kobby,Nii, Richardson,Joy,Goka……

Ghana Diary 0810 - Documentary of Drum-Making

8/10()

我們分了兩組進行工作,一組人在WODIVIT課程,另一組人需要到OkuraseDjembe的文化保存計畫。早上參加完open ceremory的課程之後,我們整裝好行李與拍攝工具搭車子前往專門做Djembe的鼓村。

Kobby是我們這次訪談的Djembe maker. 他的手藝是來自於他的爸爸(Agya kojo Aboro Arthur),他的爸爸是第一個將鼓的技術帶進鼓村的人,今年已經105我們預計要採訪Kobby和他的爸爸,希望能了解非洲鼓的發源與文化。我們先抵達Kobby的家跟他打招呼並說明我們接下來兩天要進行的流程,Kobby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很安靜,對我們的態度也很友善,且很樂意與我們做Djembe記錄片的錄製。我們發現當Kobby開始打鼓時,他變得很開朗,隨著節奏的變化他的表情也跟著有不同的表情,欣賞他的表演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很棒的享受。

我們今天進行的流程是事先請Kobby做鼓的介紹。他提到要做最好的鼓就需要使用一種叫twenebouh的木材,因為它可以防蟲,使鼓的壽命延長至於外觀則需要割去多餘的皮和去毛他帶我們到一個地方是專門在雕塑鼓的形狀與挖空鼓身的地方,這裡的老闆是一位女生,主要有八個員工,通常如果你會做鼓,就可以去那裡工作。而在那邊工作的人多半都是沒有多少歲數的年輕人,以男生為主並沒有看到女生的身影。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有禁忌,詢問他們之後才知道,因為在整個處理鼓的過程中,需要有多的勞力與力氣,所以女生才較少接觸到這些,但實際上並沒有禁止女生參與鼓製造的過程

這個地方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分成六個步驟

一、先將鼓面挖出來

二、asemkumaDjembe的腰線雕塑出來,

三、用一種叫soso的器具挖空鼓身

四、接下來用一種叫Afenya的器具將它的粗皮削掉

五、接著是處理鼓的外觀部分,他們提到現在主要有一種從西方傳來的工具(spokeshave),它取代了原有的器具,因為可以使鼓光滑,對於鼓的外觀影很大的幫助。

六、另外一個叫awalite的器具是用來將鼓的裡面磨光滑。

訪談部分我們邀請了在這裡工作的三位年輕人,第一位叫Kinisford antwi ,今年 19

來自Okurase,他的手藝是來自父親的傳授。他在訪談中提到幾項做鼓的禁忌,每一位做鼓的人都必須要好好善待做鼓的工具,不然如果在做鼓時不小心割到手,傷口永遠都不會好;除非有好好的善待工具,傷口才會康復。另一個禁忌是,他們有一個傳統節日(adaekese),英文是a big day。在這天不能發出任何噪音,因為這天神明需要休息。

第二位受訪者叫做Addo,今年15歲。他從五歲開始學做鼓,技術同樣是來自於他的父親。只有上過國小兩年,未來希望能賺點錢再繼續接受教育。最後一位受訪者,叫做Eric,他今年18歲,一天可以挖5~10顆,他是從別的村莊過來這裡工作的。他所負責的工作是屬於做鼓的程序的第一步驟(削腰)

在整個做鼓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做鼓需要很多的學問,整個生產鼓的過程必須投入很多的心力與時間,而且大部分都很年輕,就擁有這麼好的做鼓技藝,讓我們不禁打從心裡的欽佩他們。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功用,odumtree是專門用來製作fufu的工具,而用來槌fufu的工具叫pestle.(fufu是迦納當地的傳統料理)。另外一種比較大的是專門用來搗palm oil(棕櫚油)。這兩種器具都叫做mortar,還有更小的是一般家庭在料理時使用,大的則是專門給餐廳使用。以上製造這些器具的工具,他們都稱做awalite.

在鼓村還有一項傳統的技藝(stwol),每個都有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圖騰都有不同的意義。我們主要有看到五種不同的stwol。最早stwol是讓酋長使用的,當酋長出席各種不同的場合時,就會把腳放在stwol上面,這代表著一種神聖的象徵。

1. 含意:砍樹時要注意旁邊的大石頭不要讓樹撞到石頭要保持樹幹完整的形狀

2. 牛被綁在強壯的樹上這樣繩子不易被掙脫表示強壯的意思

3.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豬葛亮(two head is better than one)

象徵unity(團結)的意思

4. 上面有聖經 是白人帶進來的 所以不同於其他(3),它有漆上白色

5. 形狀是一個棕梠果實 ,涵意是

以上的椅子都是可以用這七種樹種來製作(Osese, nyame dua, iroko, under oduw,mahoguiy,twenbu

紀錄完鼓的生產過程時,不知不覺中天已經要黑了,我們必須要先走回kobby家拿我們的行李。在路上我們看到路旁有很多人正在摘椰子,Joy就問我們要不要喝,我們很好奇也覺得很新鮮,所以我們大家各買了一顆來嚐嚐。真的很棒,水很多,迦納的椰子喝起來好鮮甜,我們大家喝的好開心,加上今天的訪談收穫很多,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愉快。

晚上我們住的地方叫做Antlinda hotal,這間旅館的名字是取自於老闆的女兒的名字。老闆人很友善,整體的環境很舒適。因為我們回來的有點晚,所以我們走路去街上買晚餐時,走了一段蠻長的路才找到吃的。迦納的街上有類似台灣的夜市小攤販,但是沒有太多的花樣也沒有很多攤販。整個路上都沒有電,所以他們都用蠟燭,走在路上如果不小心看,還真的很容易撞到人呢!今天我們必須早點休息,因為明天的行程是去雨林,所以吃完晚餐我們趕緊跟JoyNii討論明天的行程細節,期待明天的雨林探險,也希望能記錄到最真實的與林生長狀況。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Ghana Diary 0814

8月初拜訪Police Training School Winnaba,受邀參加學生畢業典禮,所以我們今天延後Accra Maker’s Faire的行程,先前往Police Training School。

參加畢業典禮的家屬穿得五彩繽紛,身上的衣服皆為自選布料,交由裁縫縫製。婦女穿的服飾相當有看頭,有人身著寬大布袍,綁上鮮艷的頭巾,有的穿上合身的小禮服,在袖口或裙襬滾上荷葉邊,畫上淡金色的眼妝、色調偏黑的唇彩,相當搶眼。

我們預先看過畢業Parade,已沒什麼新鮮感。這裡的軍儀隊表演和台灣比起來差多了,但典禮司儀口才非常好,從頭到尾即時報導,將平凡的左轉、右轉、前進、後退說得相當精采,「Yes, yes, yes!!! Give them some applaud!!!」,比畢業生還激動。典禮晚了45分鐘開始,加上既定儀式、來賓致詞、原訂9點結束的典禮拖到快11點。畢業生穿著全套長袖軍裝,拿著槍、帶著軍帽,穿短靴,站在太陽底下。Parade進行到一半,隊伍一陣騷動,一位學生中暑昏倒。

Police Training School昨天接到10台捐贈電腦,請OVF裝設無線網路,昨天Computer Lab and Library開幕,Joy和Kafui也到場參加典禮。門口擠了幾位拿著筆記本的迦納記者,彩帶一剪斷,就擠進Library裡搶好位置拍照。有的記著來去如風,問完重點,拍完照片就走人,但有的留下繼續找人採訪,用錄音筆錄下談話。有些地方電視台記者帶著小DV錄影,但沒有看到攝影記者背著大攝影機爭著卡位的場面。到迦納半個月,還沒機會看到電視新聞,但臨走前一定要買份報紙做紀念。

下午到Accra參加Maker’s Faire,一個小時的車程又因塞車多了半小時。Accra市區小販賣的東西和Winneba差很多,有人頂了放滿太陽眼鏡的門板,有人拎著一串盜版DVD,還有人賣莎士比亞全集,大都是娛樂/知性商品。

今天是Maker’s Faire第一天,Maker’s Faire希望聚集產銷人才,討論創意商品,開啟新行銷通路,也為非洲產業注入一些新點子,共有三天議程。今天的會議最後,話題來到創業家如何籌募基金,一位身著非洲傳統背心的老伯起身發言:「You different foreigners!」老伯激動地說,「你們這些坐在台上的人都是外來者,來這裡看看就走。你們大談創新產業、大談如何投資,但你們知不知道有多少非洲人民連足以溫飽的收入都沒有,有多少人在街上begging for food?」

老伯的話道出許多人的心聲,立刻有人鼓掌回應。的確,非洲土地肥沃,但大都用來種植出口導向的經濟作物。人民出口經濟作物,經過中間商層層剝削,最後拿到一點點錢,卻要花更多錢從外國進口糧食。大多數非洲人現在僅能溫飽,沒有額外資金創業,扼殺無數創意,都是殖民經濟的惡果,而這些殖民者再回到非洲開Maker’s Faire,說非洲人創意不夠,這怎能叫人不生氣?

下班尖峰時間,Accra馬路變成大停車場。市區只有幾條主要大路,所有的車都要往城郊走。路上小販穿梭,大家隨意停車講價,又讓塞車情形更加嚴重。腰痠背痛、半睡半醒地睡了一覺,車子還停在原地。塞了1小時45分鐘,又花了1小時車程,回到Winneba,已是晚上8點半了。

Ghana Diary 0811

今早測試網路,仍然沒有訊號可以連線,無法進行e-mail課程,所以我們決定再把預定明天上的Microsoft Office移到今天上。迦納人常悠閒過了頭,遲到不意外,課程雖然9點才開始,但OVF通知學員們8到,所以早上7點開始,WODiv外就坐著一群等待的學生。

薛覲開始早上的課程,但進行不到一個鐘頭,就突然停電了。Winneba停電不稀奇,學生樂得休息,我們可就慘了。為了填補中間沒有電腦可以用的時間,我們只好又把下午的文化交流課程移到早上。Okis教大家扯鈴,但外面下著綿綿細雨,活動的範圍很小,感覺還看不到什麼成效。OVF的工作人員們努力讓小小的發電機持續運轉,讓電腦課繼續進行,不過一個早上斷斷續續停了三次電,課程不停中斷,一團混亂。這樣停電又復電,電腦的壽命大概也不長。

IT School的學生程度落差大,家境落差更大,今天13歲的Terry小弟拿出他的iphone,讓我們一陣錯愕,他有自己的電腦,還會教他姐姐使用電腦,程度說不定比我們還好。幸好他不嫌課程無聊,也樂意教別人。

下午兩點,課程終於結束,一些小朋友在外面不肯離去,還跟我們借了扯鈴回家練習。Matthew是位認真的學生,幫了TA不少忙。「你們離開以後,我還有機會用網路嗎?」Matthew問,聽到這個問題,我突然不知該怎麼回答,的確,我們回台灣後,像Matthew這種住在村莊另一頭的小朋友,除非Winneba的無線網路涵蓋整個村落,不然這些學生使用電腦、網路的機會恐怕不多。

下午三點多,我們趕在郵局4點關門前搭車去寄明信片。司機把車停下來的時候,我們還以為計程車司機停錯地方,因為郵局外觀掉漆老舊,外頭是草木不生的黃泥地,實在很像廢墟。出團前,迦納團自製明信片義賣籌旅費,也提供代寄服務,我們帶了38張明信片來,厚厚一疊擺在郵局櫃台上。郵局只有一名員工,先是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那疊明信片,接著從裡頭拿出很一大疊的郵票。一張明信片的郵資是1 Cedi,但每張郵票都是1/4 Cedi,那位員工貼了半個多小時才把所有明信片處理完,我們猜這可能是這位工作人員一個月來最大的工作量。

等待同時,我們買了當地製作的明信片,明信片泛黃破舊,上頭印的圖畫模模糊糊,像是十年前的產品。Winneba是純樸漁村,遊客不多,會從這間郵局寄明信片回家的人,大概十年才會有一個吧。

接著,我們又來到前一天來過的市集,想買變壓器(Step-down),結果到處都沒有賣。當地的成衣不多,裁縫店倒是不少。在這裡訂做全套衣服(上衣、裙子/褲子、頭巾)需要3尺布,裙子約2尺,加上工錢約10 Cedi,一件約台幣500多塊,實在很便宜。Winneba市區有許多布莊,布料依長度、材質分類,掛在牆上的橫桿上。三呎的布約10.5 Cedi,兩尺的布4到7.5 Cedi不等。

回家的路上經過雜貨店,大家想買點怪東西吃。架子上擺滿一排飲料,大都是綜合果汁,其中一個包裝上畫了草莓和香蕉,感覺很好喝,我和Jin沒看清楚包裝就決定要買,回到WODiv打開,飲料是柳橙牛奶的顏色,非常甜,感覺怪怪的,細看包裝,才知道是液態冰淇淋原料,冰進冰箱凝固後會變成冰淇淋,但當地人還是會把它當飲料喝。這味道實在不習慣,我們最後把它送給Grandma。

IT School教學比我想像中困難許多,學生程度落差極大,電腦不足,突發狀況不斷,似乎雖然時差已經調回來,但每天2點下課,還是有種被抽乾,隨時都可以倒頭就睡的感覺。

Ghana Diary 0810

今天IT School開幕,Djembe組也前往Okurase拍攝紀錄片,終於有開始做事的感覺。

IT School的學生來自10間鄰近學校,每間學校各派3位學生,一位老師,年齡層介於14到40之間,程度不齊,不是很好教。

迦納各校間的教學資源差距極大,有的學生已經有e-mail與facebook的帳號,要加我們為好友;有的學生熟知電腦理論,但完全沒碰過電腦。有的學生不會用滑鼠;但有的可以用小畫家畫出精美圖畫。

Helena是一間社區國中的老師,教授數學與電腦。那間學校沒有電,也沒有電腦,Helena帶著自己的筆電到班上演示給學生看。一個班級有近80位學生,Helena將學生分為八組教學,盡量讓每位學生有接觸電腦的機會,但筆電電池頂多只能撐兩個小時,往往實做部分還沒練習完,電腦就沒電了。與Helena一同前來的三位學生很有天分,雖然平時沒什麼機會碰電腦,仍畫出非常棒的圖。

今天的課程是OS,先由Linux、Mac、Windows的基本介紹開始,再教學生使用Windows裡的小畫家等功能。有趣的是,不少學生的圖畫中常出現綠、黃、紅三色的迦納國旗,但在台灣,孩子不常把國旗入畫。

IT School 2點下課,讓學生回家吃午餐。我們決定下午去一間Winneba的Mall 「Kwabcrist」,儲值SIM卡、買一些水果與生活必需品。聽Jack說話的語氣,我本來以為Kwabcrist是間大潤發規模的賣場,但事實上是間6坪大,堆滿罐頭、零嘴、日用品的小雜貨店。我們買完明天課程要用的免洗杯,就去鄰近的市場逛逛。

台灣菜市場到中午就大致打烊,但Winneba菜市場到下午4點多仍十分熱鬧。裡頭有蔬果魚肉、成衣、裝飾品等,除了頭頂商品的小販和密集的蒼蠅,感覺和台灣的市場差不多。

沿著成排商店往大馬路方向走,每個人都向我們叫喊著什麼,但我們聽不懂方言,只能一直微笑。走到一個交叉口,一位看起來像是墨西哥人的年輕男子揮手叫住我們。

「Where are you from?」「We’re from Taiwan.」「台灣?」他突然如獲至寶似的大叫一聲,「你們是台灣人?」

在迦納看到一位墨西哥面孔的人用標準的京片子說中文,實在很不真實。他說他叫Bannie,中國朋友都叫他阿貝,父親是黑人,母親是白人,他在迦納生長,16歲赴美念書,22歲到大陸工作,先在山東的語言學校學三年中文,畢業後當過老師、星探,後來到上海發展,專職寫作。他形容自己是個衝突體,雖然在這裡土生土長,卻不會說方言Fanti;他愛吃麻辣鍋、熟知上海地鐵,喜歡大陸隨處可見的餐廳、隨時都可以找樂子的環境。他去年底回老家住,非常不適應這個早睡早起、沒有pub,只能偶而到小酒館喝一杯的小地方。回老家半年多,他的手錶時間依舊是大陸時間,而且不打算調回來,似乎隨時準備好要回去。「這裡沒麼好玩的呀」、「這裡好無聊喔。」他用標準的中文抱怨,把語尾助詞拉得長長的,說得很有味道,根本就是披著迦納皮的中國人。

「我憋好久了,能說中文好開心!」阿貝說,Winneba幾乎看不到亞洲面孔,他為了說中文,還特地打電話給中國朋友聊天。我們打算去郵局寄明信片,他陪我們走到大馬路上,一路聊天,又幫我們叫了車。「他們五個人,可以嗎?」他用中文對司機說。我們嚇一跳,還以為司機是中國人,但只見迦納籍司機一臉疑惑。

迦納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日常溝通不是大問題,但還是會因口音問題造成尷尬誤解。能在這裡與外國人用中文溝通無礙,實在是太神奇了!

Ghana Diary 0808

Winneba舊名Simpa,是座臨海漁村,居民多以捕魚與陶器製作為業。今天我們先前往Magjoy Royal Beach Resort,再沿海岸線繞到魚市場。

Photography by Karina Sun

Magjoy Royal Beach Resort已被開發成私人海水浴場,入場費0.5 Cedi,裡頭有簡單的餐廳與販賣部,也有旅館可供住宿。正值漲潮,兩、三公尺高的浪頭一波波打上沿岸的灰色石塊,石塊上滿滿鋪著海草,淺褐色的沙灘混和黑色石礫,偶爾可見幾枚被打上岸的貝殼。

海岸一隅有幾位漁夫正在灑網、補網。73歲的Kwame Nsin捕魚已超過一甲子,他從10歲開始隨父親捕魚,18歲開始獨當一面出海。他現在已是三個孩子的爸,長子繼承他的衣缽,隨他一起捕魚,次子是傢俱師傅,老么是焊工。

Winneba漁業分為沿岸灑網與出海捕魚兩種。沿岸灑網的規模較小,大都是三兩魚夫帶著自己的漁網抓點魚回家加菜。出海捕魚的規模就大得多,漁夫就多年捕魚經驗,先算準魚群行進方位,再乘動力獨木舟出海,趕到魚群之前,灑開大網一網打盡。一條大魚可賣40 Cedi(1 Cidi約等於23元台幣),小魚可賣5 Cedi。為求安全起見,每艘船至少有兩名漁夫。台灣漁船上不乏女性身影,Winneba不反對女性出海捕魚,但因沒有機器,漁夫皆用人力把沉重魚網拖回,女性力氣較不足,在船上較幫不上忙,因此鮮少有女性出海。

Kwame Nsin說,他們所在的海岸為河海交界,水流變緩,沉積物多,吸引魚群聚集捕食。他掀開水桶上的黑色塑膠袋,笑著展示裡頭兩條肉質豐厚的魚,Winneba一年四季都是捕魚季節,但夏季漁獲量相對較大,8月的漁獲就頗為豐富。

與台灣周休六、日的習慣不同,Winneba將星期二定為休息日。漁民在那天休養生息、修補魚網、以及完成一些雜務。一些比較認真的漁民還會在午、晚沿岸灑網捕魚。

迦納政府現已提供免費小學教育,因此大多數的Winneba居民會把小孩子送到學校念書,畢業後再幫忙捕魚或另謀他就,但因漁業仍是Winneba主要經濟來源,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環節,目前還不至於出現青年人口外流問題。

Winneba的沿海聚落坐落在一個長長的緩坡上,從海水浴場到魚市場是一個平緩的下坡,一路向前,遠方城鎮近收眼底,隱隱可以看到遠方一抹海水的藍。走到造船師傅住處,路邊橫著幾艘近十公尺長的巨型獨木舟,皆為原木一體成型,將一棵樹木雕鑿成腹寬、兩頭尖扁的形狀,再將中間挖空,內部以木板隔出座位,外頭塗上混和海鹽的膠以防水,就算大致完成。(花多久做)?

走到聚落盡頭,原以為會看到一片無際海景,沒想到首先鑽進鼻中的是一股惡臭。
骯髒的塑膠包裝、腐爛的食物、廚餘,以及半分解的黑色垃圾袋堆成一座花花綠綠,將近一層樓高的垃圾山,沿著海岸線綿延到遠方。有居民顛顛簸簸走在山上,撿拾可用物品,雞、羊、豬鑽進垃圾中找食物。Hakeem說,當地居民把海灘當做天然大垃圾場,每天把垃圾往海邊丟,「政府已經清掉一半了。」

Winneba漁市場混和蔬果的甜味、人的體味與魚腥味。這裡有魚鱗的銀、路邊木板房的棕、蔬果的紅、黃與綠,糖果攤的黃與橘,以及小販衣服的黑、藍、紅、白、橘,每張照片都是幅色彩斑斕的圖畫。

但眾人看到我們拿著相機和DV,紛紛搶著擠進觀景窗,隨後搶看我們拍出的照片,又試著從我們手中奪過相機拍攝。這般過度熱情,讓我將相機收進包包,緊緊靠在胸前,再也不敢隨意拍照。

熱情是我對迦納居民的第一印象,但經過這幾天與居民的相處,我有點不確定部分迦納人接近我們的原因,是看上我們手上的昂貴的攝影器材,認為可以從我們這些外國人身上敲竹槓,還是以交朋友的真心坦誠相待?

Winneba漁市緊臨海邊,當獨木舟返航,就直接在岸邊擱淺,讓軟泥嵌住船底,再用繩索固定。漁夫將漁貨直接交由在岸邊等待家人的擺攤販賣,然後開始清理、修補魚網。女人與孩子將漁獲放進臉盆或木板上現場剖殺,但縱使漁獲新鮮,市場中無所不在的密集蒼蠅群卻有點讓人倒胃口。蒼蠅或三兩逗留在海鮮上,或四處飛舞,數量之多,似乎一開口就會不小心吃進一隻。不過海鮮倒是相當便宜,我們買了20隻小螃蟹,加上十幾枚可加工做裝飾品的貝殼,僅花了4 Cedi。

8月是迦納雨季,一連五天都是陰涼的舒爽天氣。大家開開心心地逛了半天,不撐傘,也沒擦防曬,回到WODiv才發現黑了一圈,還有些脫皮曬傷,迦納的太陽威力實在不容小覷。

Ghana Diary 0806

希望是什麼?對Effh牧師而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

今天我們前往距WODiv一個小時的行程Village of Hope。發起人Effh牧師13年在Accra服務,發現街頭有很多行動不方便,流浪街頭的孩子,「They need help.」他興起成立Village of Hope的念頭,孤兒院原址原在他地,但因土地問題,才遷移到現址。Village of Hope的宗旨原是收容行動不方便的孩童,但因當地不是只有行動不方便的小孩,還有很多的小孩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所以孤兒院便也開始收容他們,直到現在孤兒院的成員已經擴大到有8個家庭,成員的年齡最小是7歲,最大的是25歲,總共有180個無家可歸的小孩住在這裡。

15人擠進12人座的車,後車廂還放了100本英文故事書、文具,以及優碘、紗布、棉花棒等醫療用品。我們希望幫他們建立小型圖書館,建立有系統的管理制度,同時培養他們的閱讀以及有效管理的習慣。希望此行能帶給他們「Hope」。

出了市區,往Village of Hope的路又平又直,道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莽原,偶爾突起幾棵矮樹。過了一會,原本高速前進的車突然慢了下來,路邊有個臨檢站,一位警員敲敲車窗,說我們的車子超載。Joy說明我們的來意,還邀請警員參加我們的活動,幾句話就化解危機,警察先生還秀了一句「你好」,大家都笑了。

到了目的地,映入眼前的景象,與我們原先的想像的陳舊孤兒院情景有很大的差異。廣大的土地、白色的建築,就像來到歐洲小鎮。孤兒院裡的小朋友帶著微笑出來迎接,Effh帶我們到他們的集會所,以歌曲合唱做開場白。歌詞讚頌上帝恩典,聲音相當宏亮,近百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們,當我們的眼神交會,他們就露出可愛的笑容。我們合唱「清華情歌」、「朋友」回饋,唱著唱著,想到台下孩子們的遭遇,我們忍不住紅了眼眶。

Effh帶大家在Village of Hope走走,Village裡有學校、圖書館、guest home;
牧師家裡有台電腦可以上網,但網際網路的資訊與概念並不發達。從牧師的介紹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小孩的教育的重視。他也提到Village of Hope孩子的升學、就業狀況,大部份的孩子在這裡讀完小學後會去念技術學院,就算結婚生子,也會常常回來看他們。有些孩子繼續深造,成為律師、醫生,並且回到當地的單位服務。牧師家已領養20餘位小孩,他會訓練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也種植一些簡單的農作物、教導小孩如何種植,並讓小孩輪流做家事。

牧師家閱覽室地毯上,一位小女孩蜷縮在另一位大女孩的懷裡,大女孩將手伸進一旁的碗裡,將食物捏成小團,送入小女孩的口中。那位女孩罹患類似癲癇的疾病,無法說話,也無法走路。她不到足歲就被拋棄街頭,被牧師抱回家照顧,現在已經快十歲了。不過,Village of Hope欠缺身障兒童復健、行走的輔具,由於器材費用昂貴,院內也沒有多餘預算,所以仍無法負擔。

孤兒院花費龐大,資金來源幾乎完全仰賴教會的力量,以及國外善心人士的捐款。老實說,Village of Hope的發展規模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不但有嶄新的建築、占地廣大的運動場、籃球場,每間home stay family已擁有近百本藏書的讀書空間,在當地學校更有一間小有規模,運作制度完整的圖書館。圖書館約十餘坪,幾個大書櫃上排著滿滿的英文書本,以故事書居多。書本依難易度分類,並有借還書流動櫃台。孩子們大都有閱讀習慣,每周花三天待在圖書館,有老師帶領閱讀,還會出閱讀測驗,跟我們想像中沒有書本的貧窮孤兒院差非常多。

Village of Hope看來已不乏書籍、文具,但這裡真正缺乏的輔具,我們一時之間也無法代他們籌募。這次造訪雖讓我們感動不已,但對Village of Hope似乎幫助不大。第三周預定前往的Jukwa孤兒院與Village of Hope相較,規模極小,資源也相當匱乏。希望我們到時能為他們帶來更實質的幫助。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Internet!

從8月3日到今天,網路一直斷斷續續,網路連了又斷,網誌時常傳到一半就斷線。日記都已經寫到13號,還是無法把全部網誌傳上來。今天網路終於比較穩定,希望從明天開始,部落格可以依進度更新。

Ghana Diary 0805

WODiv隔壁是一間私立寄宿學校,校名有些土財主的味道,叫做「Uncle Rich」。

學校沒有圍牆,僅在宿舍旁有座矮牆。矮牆有個大缺口,學生常翻牆到附近的雜貨店買零嘴,有次看到他們的法文老師翻出來,看到我們,還大方打招呼。

我們每天都會經過學生宿舍,住校學生常聚在窗邊跟我們說早安。昨天我和叮認識Sophia和Vanessa,她們剛考完期末考,後天就要回家放一個月的暑假。今早經過窗口,她說要介紹室友給大家認識,一群女孩就急急忙忙衝出房間。

結果矮牆缺口一下子擠了十幾個人,紛紛拿著紙筆要我們留電話。迦納人很喜歡向我們要電話,這種認識不到一分鐘就向人要連絡方式的熱情讓我很不習慣。也有某些不懷好心的迦納男子擺明想釣外國女孩,死纏著要電話和e-mail,一副不留資料就不讓妳走的強勢態度,讓人很反感。

面對這種一見面就要電話的狀況,我們一開始大都委婉回絕,解釋等我們回台灣後連絡不易,國際電話很貴,不方便留電話等等。最後決定統一留迦納團的e-mail,就算有騷擾信件,也不會直接寄到自己的信箱裡。

女孩們有些失望地收起紙筆。雙方先自我介紹,閒聊一會,不知是誰提議要唱歌,女孩們先唱起歌頌主的輕快歌曲,原本躲在後方害羞不說話的小女孩也探出頭合音。接著校歌、節慶歌曲一首首出爐,而我們唱完清華情歌與朋友後就有些語塞,連校歌都唱得相當不確定。唱到最後,女孩們翻過牆,邊唱歌邊起舞,Karina等人也跟著跳。迦納人很真,也樂於欣賞別人的真,只要你願意表現,眾人就會給你舞台與掌聲,這大概就是我們能輕易在這裡拋開矜持顧慮的原因。

今天的拜會行程集中在下午,先去University of Educational Winneba,再造訪Police Training School。台灣流浪教師情形嚴重,但在這所教育大學念書的學生,基本上就已經是政府的公務人員,只要考進這間學校,就等於保障了未來的工作。另外,唯有這所學校畢業的教師,才是有執照的教師,迦納目前有很多在外面教書的老師是沒有執照的。

該校過去已有遠距教學的經驗,附近也有無線網路中心可供連線。學生會利用網路搜尋資料,教授會請學生用將email繳交作業,跟台灣的大學差不多。
此外,University of Educational Winneba也有交換學生計畫。學生通常出國一到三個月,到美、德、英、法等國。他們也計畫在校內設置中文Department,讓中國學生可以來這裡進行交換。

在迦納,想當警察,得先體檢,並通過英、數考試與術科測驗,進入警官學校就讀半年,再實習十八個月。Police Training School Winnaba臨幾內亞灣,占地極廣,也有完善的訓練課程與機制,但就是沒有網路。「警察不懂網路,如何保護人民?」Joy希望OVF也可在這裡設一個無線網路端點。

14日是Police Training School Winnaba的畢業典禮,學生結束半年課程,即將進入各警政單位實習。前往拜會的我們,正好有機會提前一睹畢業典禮的預演。

Police Training School Winnaba今年有180餘名畢業生,女性約占總人數的六分之一。他們全都換上筆挺軍服,拿著槍,腳蹬黑短靴,頂著大太陽,隨著樂聲踢著正步變換隊形,就像台灣的軍儀隊表演,我們則坐在司令台的貴賓席觀賞。預演結束,眾人齊聲對我們高呼歡迎口號,聲音之宏亮,讓大家嚇了一大跳。

走出Police Training School Winnaba,過條馬路,就是全然不同的風景。先是一排棕櫚樹,一片潔白沙灘,接著是幾內亞灣的靚色海水。幾個大浪打上岸,碎成乳白水沫。「是海耶!!」「好漂亮!!」大家迅速脫下鞋襪跑向大海,貝殼沙有些刺腳,沙灘盡頭橫著幾艘船,形似達悟獨木舟,因揚起的沙與水霧一片朦朧。

在台灣,這般風景早被開發成風景區,沙灘上滿是遊客。但放眼望去,沙灘上除了我們,只有遠方一、兩位散步的居民。好久好久沒有這樣親近海,更不曾毫無顧忌地跳浪、玩水、玩沙,不需顧忌干擾他人。每張照片都是乾乾淨淨的海與沙灘,按下快門前不需擔心畫面會被冒失闖入的遊客阻斷。兩個小時後,大家的衣服與頭髮沾滿海的鹹味與沙,沿著黃土路走回大馬路叫計程車。

站在這條黃土路中央,往左右各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迦納的貧富差距。道路一側是嶄新歐式洋房,高圍牆包圍深深庭院,隱隱可見氣派屋頂。另一側是乾燥茅草與棕櫚葉搭建的簡單平房,淺棕色的建築與地表融為一體,猶如從土中直接抽芽生長。若這裡有颱風,這些房子沒幾秒就被掀垮。

經過Synclaire International School,我們因裡頭傳來的音樂停下腳步。越過圍牆往裡望,一台大音響正播著快節奏的音樂,一群孩子在教室外廣場起舞,舉手投足都是渾然天成的魅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也由年長的孩子帶著跳。Okis和Jin首先加入,其他人趴在牆頭看著看著,也放下背包跑進舞池。

孩子們大方上前牽起我們的手邀舞,前進、後退、轉圈,沒有特定舞步,僅是隨音樂擺動。前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沿圍牆站成長長一排,伸長頸子看我們跳舞。「我的舞蹈潛能被開發了。」Okis說,「跳舞應該是人類本能,但在台灣太壓抑,都放不開。」

待音樂停歇,我們又是一身大汗。走出校門,一位家長上前拉著我的手,說了一長串不明其意的句子。「Pardon?」她笑笑,又隨著聽不見的旋律輕輕起舞。此時此刻,音樂與舞蹈已凌駕語言之上。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Ghana Diary 0804

早上六點多起床,窗外正滴滴答答下著雨。

往WODiv的黃土路,雨水讓路面軟爛不堪,拖鞋被爛泥吸附,每每費勁拔起腳,就將泥水帶到褲管上。

但不少穿著黃衣藍褲的孩子也沿著同一條路上學。他們啪答啪答地踩過泥濘,睜著圓圓的大眼看著我們這群外國人。這裡的學校沒有圍牆,不少已到校的孩子看到我們,又跑出校舍,搶著要我們幫他們拍照。

今天連續三個拜會行程,Chief of Winneba、Municipal Chief Executive、Municipal Director of Education。8小時的時差還調不過來,天氣涼爽,迦納人的英文口音重,撐著眼皮不睡著,似乎比聽懂歡迎詞費力。

Winneba的房子大都是一層水泥屋,Chief of Winneba的兩層建築顯得特別突出。走上木造樓梯,踩上二樓的木板地,地板與牆壁間還有間隙,可以望見坐在一樓的三兩居民。這片不算厚的木板竟撐起二樓的所有厚重家俱,著實不可思議。

Chief of Winneba約莫60歲,頭髮與鬍子已染上白霜。他披著傳統布袍,逆光坐在室內的厚重木質座椅上,一旁坐著書記官與Queen Mother,以及一名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室內環繞照片、畫像、文物,還有一幅Chief 的雕刻畫像。這些文物就這樣放在室內泛黃,真該花點工夫整理。

Winneba市政府規模大概不到台灣各縣市政府的十分之一。趕鴨子上架對市長做英文簡報,讓我從時差中徹底清醒,幸好市長很給面子,不但認真記筆記,給我們不少feedback,更點出許多迦納現有問題。教育問題方面,迦納的電視兒童不少,孩子可以將電視節目時刻表倒背如流,卻不願翻開書本。住在郊區或海邊的孩子一有空就往外跑,要他們靜下來看書更是困難。經濟問題方面,Winneba居民多以捕魚為業,為增加魚穫,毒魚、電魚、佈流刺網…猶如古早台灣。此外,馬來西亞會從迦納進口廉價棕櫚果榨油,卻不進口迦納棕櫚油。他希望能從馬來西亞吸取經驗,提升棕櫚油品質,打入國際市場。

三個拜會行程都不長,但加上車程,就耗費將近一天。從WODiv走回Home StayFamily的路沒有路燈,將圓的月比遠方房舍透出的燈光明亮。一行人穿過一片及膝長草,月光為萬物打上柔焦,乍看之下,有種奇幻電影裡冒險隊伍夜間行路的錯覺。

Ghana Diary 0803

台灣、香港、杜拜、迦納首府阿克拉,22小時,跨越八個時區。

蜷縮在小小的座位裡半睡半醒,身邊的乘客從黑髮黃膚到金髮白膚、到包著頭巾,輪廓深邃的阿拉伯女子,到綁著複雜髮辮,穿著鮮艷服飾的黑人婦女。耳邊聊天的聲音從華語、英語到阿拉伯語、非洲方言。踏上阿克拉土地那刻,撲面而來的不是預期的濕熱空氣,而是清爽的涼風。

Jacob和Nii已在機場等待許久,看到Joy,就是個大大的擁抱。今天是Jacob生日,我們踏出機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唱生日快樂歌。

前往Winneba前,我們先到Accra的大賣場開開眼界。走在嶄新的大賣場中,除了身邊的人膚色不同,感覺和逛台灣的Cosco沒什麼兩樣。這裡的人似乎把大賣場當作出席正式場合,各個打扮光鮮亮麗,貨架間不乏穿著火辣的年輕女孩穿梭其中。

迦納為進口導向,國內大多數富人多靠進口貿易爬到金字塔頂端。首都的物價並不比台灣便宜多少。這間賣場裡不乏埃及進口的鹽、歐美進口的番茄醬,還有為數不少的made in China磁器。中國大陸是迦納的第二大進口貿易國。

小巴從阿克拉沿著平直柏油路飛速前進,生理時鐘被長時間的飛行弄得一團亂,雖努力睜大眼,還是不敵睡意。

等到猛然驚醒,車子已在高高低低的黃土路面上搖晃行進。馬路上三三兩兩立著小販,頭頂袋水、花生、水果、小吃、裝飾品,還有人拎著一串帽子、抱著幾大張印著耶穌基督的海報,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迦納司機的開車功力高強,總是有辦法在不算寬闊的道路上避過這些小販,但只要車速一緩,就會有小販上前猛敲車窗推銷,甚至還會追著車子跑。

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一個迦納名,迦納人除了本名,還會依出生在星期幾,額外取一個名字,男女名字不同。我在星期六出生,所以我的迦納名是「Ama」。

Mon Tue Wed Thur Fri Sat Sun
Male Kojo Kwabena Kweku Yaw Kofi Kwame Kwesi
Female Adwoa Abena Akua Yaa Auua Ama Akosua

WODiv位於Winneba,承租當地洋房一樓設置網咖與IT School,房東Kafui是WODiv的大家長,10年前和Joy一起創辦WODiv,是位身材高壯,看得出辦事能力很強的人。他一見Joy,就把她抱起轉圈,喜歡用肢體接觸展現朋友間的親近與熱情,牽手、搭肩、擁抱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

OVF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歡迎晚餐,但大家還因時差暈暈沉沉。除了我們,也有外國志工前來OVF幫忙。22歲的Mark是聖塔克拉克大學計財系學生,在這裡服務1個月,協助架設人事管理系統,可惜今天是他在OVF服務的最後一天,沒機會跟他多聊聊。

我們的Home stay family距WODiv僅有十分鐘腳程,是棟地中海風格氣派建築,還有個大庭院,占地至少一百坪。我們住在一樓,兩個人一間房,房間漆成天藍色,裡頭有床、桌子和電扇,也有公用沖水馬桶與沒有熱水的淋浴設備,環境已比我想像中好很多。房東相當親切好客,他說他是Kingdom Denkyria的居民,會在第三周隨我們一起去Jukwa拍紀錄片,立即把他列入記錄片受訪者之一。

我們第一周的行程以拜會酋長、地方官和學校為主,比較像國民外交;主要行程集中在第二、三周,除了在WODiv的IT School,還會到Okurase和Jukwa拍攝文化保存記錄片,並協助Jukwa農民改善棕櫚油產銷困境,並協助Horizon Children’s Home 建置圖書館;第四周學習非洲鼓、非洲舞蹈,並整理所有的文字、照片、剪輯記錄片並上傳,主軸是文化交流。

晚上沿著無光的小徑走回家,兩邊都是獨棟矮房,天空比台灣遼闊許多。從去年12月盼到現在,我們終於到非洲了!